中学学生之间发生冲突怎么办 泰州二中 高一(2)班 班主任王井荣 作为班主任,可能经常会遇上这样的难题:班里学生有了矛盾,而且常常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如果你是班主任,会如何处理? 经验一:指令法 对于高一年级的学生而言,用指令法来解决矛盾非常有效。高一年级学生每天都在发生矛盾,而且大多数矛盾是非常非常小的,这时,作为一个成人,老师可以明确要求学生怎么做。指令法是一种非协商的解决方式。但指令不一定非得是不和善的或发号施令式的,教师认识到这一点非常重要。在告诉学生该怎么做的时候,教师可以既明确要求,又和颜悦色。 经验二:调解法 教师作为第三方跟学生坐在一起,营造一个解决问题的氛围,帮助他们处理冲突,这种方式显得很平和,也很尊重学生。但这需要学生双方严格遵守调解的原则——真诚、不打断对方说话、不恶语相向、不侮辱对方。教师帮助调解双方澄清他们的问题,寻找解决办法,选择一个可行的方案。这种方法由当事人自己来提出解决方案,所以这个过程对于学生来讲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学生从中学到的东西比解决冲突本身更有价值。” 经验三:仲裁法 与调解不同的是,仲裁法由教师为双方提出解决方案。闹矛盾的双方也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但不花太多的时间在问题的解决上。 经验四:判决法 有时,学生之间矛盾的重点不在问题解决上,而在于判定谁对谁错。这时,教师该采取什么办法呢?教师此时可以作为矛盾双方的审判员,聆听和鉴别双方提出的论据,然后给出公正的判决。当然,判决法适用情境是:矛盾一方有明显的过错,另一方要寻求公正;需要让学生为自身的行为承担后果。 经验五:让学生自己解决 闹矛盾的学生往往不仅各有各的理,而且双方对事件的陈述也会是两个不同的版本。如果学生要求老师裁决,老师可以把他们单独安排在一个离其他学生较远的地方,让他们自行澄清事情的经过,直到双方对事情发生的前前后后达成一致意见,然后再来把事件的真实情况告诉教师。我很推崇这种让学生自己解决矛盾的方法,很多情况下,在讨论的过程中,双方都会意识到这是一个误解,他们会对老师说,他们自己已经解决了问题。即便他们未能自行解决问题,教师也能更加真实地了解事件本身,有助于理性判断。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理解沟通的重要性,也训练了自己的沟通能力。
(编辑:蒋军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