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社会背景下的“大话经典”    张  媛-铜陵市二中第二中学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研成果

消费社会背景下的“大话经典”    张  媛

发布时间:2017-03-16 点击数: 字号:- 小 + 大【收藏】【打印文章】

消费社会背景下的“大话经典”

张媛

2017中国电影春节档在数部话题性影片的共同推动下,大年初一就交出了8亿元的优秀票房成绩。其中以周星驰监制和编剧、徐克导演的《西游伏妖篇》最为亮眼,无论是主创阵容、作品风格还是观众反响,都占据了较大优势。周星驰和徐克的才华毋庸置疑,因为他们已经用半辈子的作品证明了自己,二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我们也由衷地佩服。

可以说周星驰和徐克拍出了不一样的西游,但有时候不一样并不代表好。周星驰的电影,一向有无厘头的标签,以往的无厘头带给观众的,是发自内心的欢笑声。可是《西游伏妖篇》中,唐僧三个徒弟夸张的造型,红孩儿变成机器人的桥段,都太过颠覆经典,让早已深入人心的西游,变得有了怪怪的味道。这样的味道倒也并非难以下咽,但是却真的不好消化”,这种对文学经典的戏说、改写乃至颠覆,即所谓大话文艺现象却日趋盛行。比如《三国演义》被拍摄为影视作品,被制作成网络游戏,其中的人名、地名、故事情节被用于商业广告等,乍看起来文学经典是以大众化面目出现,其实已经逐渐让我们远离了文学经典,而最让人担忧的是我们的学生会如何看待经典呢?

反思当下,随着社会文化的急剧变革,当代社会正在走向消费社会,大众消费文化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全然不顾社会利益的文化媚俗,低下现象泛滥,以激发受众本能、欲望为能事,对经典改写,颠覆,如加入言情,则是为了满足大众的情感需求,刻意渲染武打画面,则是增强大众的视觉享受。《西游伏妖篇》中红孩儿略带朋克风的造型,颠覆感十足,对他经典道具的改造,无论是三昧真火还是风火轮,在造型和视觉感官上的确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而这些很容易造成学生对经典的误读,使青少年的审美趣味因为大众消费文化的世俗化而走向低俗。

同时大众消费文化还会造成学生审美趣味的感性化。当代学生最主要的阅读方式更倾向于对直观形象的接受,学生们更喜欢读图。对学生来说文字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可有可无的东西,图片、图像成为阅读主角。大众消费文化正以图解的方式冲击着文字这种媒介,大众文化对形象化的过分追求使学生更注重文化的直观性体验而牺牲掉文字阅读带给我们的理性思考的意义。

另外大众消费文化还消解了文学经典的语言艺术性。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很大程度上是对语言的玩味,咀嚼。称得上经典的作品,语言基本都能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境界,它们的题外之旨,象外之意,难以言传的韵味,都是作为经典的价值所在,可大众消费文化中充斥着大白话,软话,情话,以搞笑代替幽默,以艳丽代替朴素,如:《西游伏妖篇》中观音大士竟说出:“如来你看我牛逼不?”唐僧也叫嚣着:“非逼着老子去取经,我抽你的经!”着实让人大跌眼镜,文学经典的语言魅力已全然没有了,加上网络语言的流行,汉语语言规范受到极大的冲击。

    因此,作为一名高中语文老师,如何引导学生阅读文学经典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我们在帮助提高学生语文知识能力的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审美品格。陈思和说“细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一种心灵与心灵互相碰撞和交流的过程,是一种以自己的心灵为触角去探索另一个或为熟悉或为陌生的心灵世界。”  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教会学生阅读,让他们与先人对话,与经典对话,理解先人们的思想人生,反观自己,在阅读中融入个人的生命体验和主体情感,以阅读寻找活着的依据、体验生命的价值,也就是说在寻求理解和自我理解。高中生要更多地阅读文学经典,从中实现寻求理解和自我理解的目标。高中语文教学应当坚持对经典文化的尊重和倡导,使学生不致在纷乱的文化潮流中迷失自我。

(编辑:cswu)

相关信息
铜陵市二中第二中学网络中心制作维护 地址:江苏省铜陵市二中迎春东路9号 邮编:225300
电话:0523-86213120 电邮:jstzez@163.com
苏ICP备05003838号-1  您是本网站第位贵宾!谢谢您的浏览!